..loading

星期二, 5月 22, 2007

中華電新IPTV採用微軟技術


中華電新IPTV採用微軟技術
記者馬培治/台北報導  22/05/2007

儘管早於2003年便已推出隨選視訊服務MOD,中華電信今(22)日宣佈將推出採用微軟技術的IPTV服務,增加較高階之數位家庭應用。

電信界與軟體界龍頭中華電信與微軟今宣佈結成策略聯盟,在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日前赴美與微軟董事長完成合作簽約後,將結合兩家公司在通信與資訊科技上的技術優勢,在數位生活、中小企業服務、NGOSS(New Generation Operation Systems and Software, 新一代作業系統與軟體),以及公益活動等領域合作。

不過,雙方並未透露未來合作細節,但首個可端出初步成果的,則是中華電信在既有MOD(Multimedia on Demand, 隨選多媒體)之外,將在六月份正式上線的IPTV服務,而一改早前採用Alcatel-Lucent的系統,中華電信新IPTV所採用的,正是此次結盟對象微軟的Microsoft TV技術(亦稱MSTV)。

「微軟十年前就看到數位家庭的趨勢並開始研發IPTV,」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執行官陳永正表示,微軟在IPTV的研發投資即高達10億美元,但由於投入得太早,網路寬頻環境仍未普及,導致推動困難,「現在時機已成熟,IPTV與數位家庭的趨勢已是相當明顯,」陳永正說。

MSTV為微軟推出的新一代電視營運軟體系統平台,具有Foundation(供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用)以及IPTV Edition(供寬頻網路營運商用)兩種版本,為微軟數位家庭計劃的一部分,為影音服務提供者使用之營運平台,藉以提供具互動性的電視娛樂,微軟表示。

如同早前的MOD,中華電信採用MSTV技術的新IPTV,在客戶端亦以機上盒的方式提供電視服務。而和過去MOD最大的不同,則在於MSTV加強了使用者介面與支援高畫質電視(HDTV),微軟表示。

在現場負責展示IPTV的機上盒生產廠商大同公司專員林彥志表示,MSTV提供子母畫面檢閱功能,讓終端使用者在轉台前可先預覽,此外,並支援1920x1080的高畫質電視,但需足夠頻寬配合,此外,IPTV所有功能皆透過遙控器完成,貼近使用者一般收視習慣,「使用上較為方便,」他說。

目前中華電信已有一萬名IPTV試用戶,至於未來有無可能以MSTV取代既有採用Alcatel-Lucent技術的MOD,該公司數據通信分公司副總經理陳祥義表示,目前IPTV仍在技術測試階段,暫無此計劃,但會視測試結果才會作最後決定。



https://mingstertsai.blogspot.com/2007/05/iptv.html

Labels:

星期四, 5月 03, 2007

數位之牆: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


圖文/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5/09/18 - 被閱讀 32880 次 被轉寄 15 次

這個年代的觀眾聚集在網路上,在書房裡。

◎全台掛網到半夜

台灣網路資訊中心(TWNIC )每隔半年會舉辦一次「台灣寬頻網路使 用調查」,包含整體網路使用者輪廓,寬頻使用者特性與行為,無線 上網行動上網等。除了分析個人使用情況外,也分析家用寬頻。

由於近年來此類報告通常僅能看出「台灣網路已經成熟飽和」以及「 行動上網的使用誘因仍然很低」之類的結論,有點索然無味。不過在 最近的這一次調查(2005年 7月),有個數字卻引起我高度興趣。

調查指出,台灣地區12歲以上寬頻使用者,平日(週一至週五)使用寬 頻時數,依次為一小時以下(19.49%),一到兩小時(18.08%),兩 到三小時(16.80%),三到四小時(10.23%)。以上合計佔六成四。

此外,寬頻使用者的使用時段依次為晚上七到八點(24.84%),晚上 八到九點(35.29%),晚上九到十點(34.29%),晚上十到十一點( 27.57%)。換言之,尖峰時段從七點開始到十二點。

而台灣地區12歲以上民眾有54.70%(1,054 萬人)曾使用寬頻上網。 這麼高的寬頻使用比例,可輕易推論出「有很大的一群人平日在晚上 八點以後掛在網路上」。難怪電視台的生意日漸蕭條。

◎「八點檔」還在,只是換地方演

如果我們把時光倒推回10年前,把問卷的題目換成「台灣地區12歲以 上的電視觀眾平日觀看電視的時數」,相信一樣可以弄成一張統計圖 表,看出大部分的人平日看了幾小時的電視,以及什麼時段看。

是的,在那個還有所謂「八點檔」的年代裡。工作一天的人,回家累 了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,或者全家人圍著電視機一起吃飯。在更早的 年代裡沒有有線電視,全家人只有三個頻道可看。


電視頻道經營者或許會懷念過去那個只有三台的時代,靠廣告收入賺 得飽飽。自從有線電視開放,頻道大量出現而分散的觀眾的注意力, 節目收視率一路下滑,廣告的生意自然也就難做。

然而大部分的媒體經營者還沒發現(或者已經發現了但是不知道該怎 麼辦),除了上百個頻道彼此競爭觀眾的注意力之外,還有個稱為網 際網路的大傢伙,一口氣在黃金時段拉走了數百萬人的眼球。

◎「注意力經濟」?

在2000年網路公司風起雲湧的年代,曾經出現一個名詞叫做「注意力 經濟」,大意是說只要抓住人們的注意力,就可能產生新商機。網路 公司莫不大力拉攏網路使用者,增加網站停留時間,爭取「注意」。

然而時光進入2005年,觀眾的注意力分散卻已經變成是經營者必須習 慣的現象。號稱全台灣最大報紙的,最大的電視台的,最大的入口網 站的,最大的雜誌集團的,通通擠在一起共享觀眾有限的注意力。

在傳播理論上有個說法,指出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,每天花在媒體 的時間是固定的。當媒體越來越多時,人們不會增加媒體的使用時間 ,而是把原先固有的時間分配給所有的媒體。

這造成了小眾媒體生存不易,以及媒體集團化現象。為了一網打盡所 有眼球,電視經營者必須想辦法擁有更多頻道,入口網站必須提供更 多的服務,變成了規模的競爭。

◎重新拉回注意力?

這份調查報告引起筆者思考的地方卻在另一個面向:數位家庭。眾所 週知,全世界資訊大廠從軟體到硬體,都擠破頭將數位產品推進家庭 。全世界家電大廠也都在進行家電數位化工作,雙方大戰即將上演。

而數位家庭的龍頭產品又被公認為數位電視相關產品。不管是透過有 線寬頻還是數位廣播將影音節目送到家,客廳被認為是觀眾注意力發 生的地點,而數位家電伴隨數位娛樂,應該從電視等影音產品開始。

弔詭的是,觀眾的注意力明明就已經從客廳轉移到書房內的電腦了。 大部分人每天下班後花兩到三小時待在書房裡上網,已經成為生活習 慣,數位電視的目的是想要把觀眾重新拉回客廳嗎?

資訊軟硬體製造商意圖十分明顯,因為資訊產品市場飽和,他們必須 讓消費者多買一台資訊產品放在客廳。如此一來英特爾可以多賣一個 CPU ,微軟可以多賣一套作業系統,其他廠商雨露均霑。

想從書房進入客廳一直是IT產業的企圖,卻被包裝成媒體產業的需求 。IT產業「進入客廳」口號喊得震天價響,媒體產業居然隨之起舞, 卻沒想到媒體產業原本就在客廳,現在面對的卻是跑進書房的觀眾。

◎在觀眾聚集的地方提供節目

硬體廠商為了進入客廳市場,通常會跟內容供應商洽談合作,以硬體 搭配內容服務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。通常,這對影音內容節目的提供 者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,權利金談好就好了。

然而如果就長遠的媒體經營來看,思路被硬體製造商帶著走是危險的 。很顯然這個年代的觀眾聚集在網路上,節目供應商不想辦法在網路 上深化經營,反而跑去參加硬體大戰,從零做起,會不會有些顛倒?

話說回來,寬頻使用者在網路上收看影音節目的比例有多高?其實大 部分的人上網之後還是從事網頁瀏覽(63.52%)。而下載影音檔案佔 8.45% ,觀看網路電視僅佔1.27% ,收聽網路電台或音樂僅佔2.96% 。

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。內容經營者是否有把書房裡的觀眾對影音 節目的需求當一回事,而投注更多心血?目前的網路寬頻影音充斥二 手內容,網路被當作內容殘餘價值的處理廠,觀眾怎麼會有興趣?

西方的俗諺,打不過他就加入他。當以個人電腦為基礎的網路已經搶 走觀眾的媒體時間,媒體產業應以網路為核心重新思考寬頻影音節目 的經營,貼近流失的觀眾,這比想辦法要觀眾重回客廳要務實多了吧。 (文:黃紹麟)



https://mingstertsai.blogspot.com/2007/05/blog-post.html

Labels: